坛城沙画——彩色的曼陀罗,被誉为藏传佛教中最精致的最独特的宗教艺术。
坛城沙画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便开始出现,在十一世纪时期,从印度传入了西藏,一直流传至今。
然而在藏传佛教的迷踪修行中,能掌握如此高超技艺的喇嘛也是凤毛菱角。
坛城象征宇宙结构的本源,是众神聚居的模型缩影。按佛教信仰来说,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是根据坛城的原始结构而形成的。从字面解释上来说,“坛”是供人冥想的场所,“城”乃是众神居住的宫殿。
坛城制作过程
制作坛城的原料是用彩色矿石磨成粉末后,加上不同颜色的燃料混合而成。沙粒的基本颜色有红、黄、蓝、绿,白,以此为基色再调配出别的颜色。
绘制坛城是一个艰辛的过程,根据坛城大小,制作时间从几天到几十天不等。在坛城的绘制过程中,喇嘛必须按照传承的古老技艺作画,不可自主改动。喇嘛必须全神贯注,不能有一点差错,不然整个制作将会前功尽弃。
在画坛城之前,喇嘛会先勾勒出复杂的几何图案,作为构图的基准线,然后再根据图案从中心开始绘制,慢慢向外扩散。
对于喇嘛来说,画坛城的过程,也是一次朝拜和修行,他们画的是佛的坛城,也是自己的坛城。只有靠着多年潜心修行,才能做到心无旁骛、全神贯注。
其他喇嘛会在一旁祈祷和诵经,为人民祈福。在一旁鉴赏和观赏的人,内心也会得到平静与修炼,从中获得佛的加持。
在密宗里,坛城的表现有非常多样,佛陀法相也变化万千。但对坛城的解读也有基本的逻辑可循。
最外层的圆,代表六道众生,便是普罗大众的凡界。进入圆圈之后才开始打开般若智(智慧眼)境界。只有开启智慧眼的人才能真正领会和理解到坛城的奥义。这也是从一位普通喇嘛上升到密宗喇嘛的重要环节。然而这样的修行过程并非易事,就像古代的科举考试,喇嘛需要经过严格的应试,才能晋升为“格西”(相当于藏传佛教的博士学位)。拿到格西学位后,才开始真正进入坛城世界。
坛城内圈,就是代表最神圣的井字神殿,从佛学来说,便是众神居住的地方。
毁灭与永恒
当坛城沙画完成以后,喇嘛们会举行一个短暂的仪式,之后便是毫不犹豫地毁灭。
喇嘛在驱散之前先会围绕坛城转三圈
坛城被分为了八个部分
喇嘛由外向内刷坛城
坛城沙画的驱散是从外到内的过程,先是把坛城分为八格,再用刷子沿着分割线向中心扫去。
是否很像混沌的宇宙?
毁灭代表着世间万物由逝去而回到本初的状态,也顺应了佛法所表达的“幻化、不执着与空性”的本质。
然而被毁灭的只是坛城的外在,在人们意念中的坛城将是不可摧毁和动摇的,变得越发坚固。
然而就像是宇宙的本质一样,一切源于中心,而最终也会回到中心。一切源于空,而最终回到空。世间万物就是坛城的一粒沙,构成了整个世界,看似渺小,却又不可或缺。
坛城的沙子,一部分留给在场的佛教徒,一部分装进容器中,最终倒入河流。通过河水,把祝福传向全世界。
创作如此复杂的宗教艺术的目的是去治愈这个世界和所有生灵
对于佛教教义来说,毁灭和创造同样重要